米粉是寶寶經常接觸到的輔食,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;沖不好,吃不對,不但營養跟不上,還會對孩子身體造成傷害!所以,可千萬別小看沖米粉的問題,沖不對可能會出大問題!給寶寶沖米粉都應該要注意哪些事兒?
1、給娃吃米粉的5大雷區
雷區1:用開水沖米粉
很多家長可能會覺得給寶寶沖米粉得用開水,每次給寶寶沖米粉,還得提前備好開水。
真相:水溫太高,米粉營養易流失!
沖調米粉的水溫太高,米粉中的營養容易流失;水溫太低,米粉不溶解,混雜在一起會結塊,小寶寶吃了會消化不良。
✔ 正確做法:
米粉用60℃左右的溫水沖就可以,如果產品上有建議溫度,就按說明來。
不要用開水,開水會破壞米粉中的營養物質。
雷區2:用奶沖米粉
有的媽媽會問,娃不喜歡純米粉的味道,能直接用奶沖米粉麼?
真相:需要看奶粉類別!
如果類別為「嬰幼兒谷物輔助食品」,可以用溫水或者溫奶(母乳或配方奶)沖調;如果類別為「嬰幼兒高蛋白谷物輔助食品」,應該用溫水沖調。
那麼,嬰幼兒谷物輔助食品,應該怎麼沖呢?這就需要根據家里寶寶的情況來調整了。
✔ 正確做法:
如果寶寶一開始吃米粉不習慣味道,用奶沖可以讓寶寶更加容易接受米粉,而且,對于喝奶量少、或者生長緩慢的寶寶來說,可以增加奶的攝入量,增加營養攝入。但是,如果家里是個胖寶寶,或者平時喝奶已經很多了,還是用水沖比較好。
雷區3:用蔬菜汁、果汁沖米粉
經常看到很多嬰兒食譜,會建議媽媽們把菜汁或果汁兌到米粉中給寶寶吃。
很多媽媽可能也會覺得,用水沖米粉沒什麼味道,加點果汁或者蔬菜汁既有味道又健康。
真相:破壞了原本的營養素,還可能中毒!
果汁中的主要成分是糖,小寶寶最好不要攝入太多糖。而蔬菜煮汁也不是特別推薦,我們要的是蔬菜里的營養素、維生素,這些營養素在加熱過程中,破壞非常多。除了含糖高,營養素被破壞之外,用蔬菜汁沖米粉還可能導致亞硝酸鹽中毒!(前面6個月寶寶就是一個例子)
雷區4:米粉越濃稠越好
有的家長在沖奶粉的時候怕寶寶吃不飽,會在原來的基礎上再多加點米粉,把米粉沖調的稠稠的,覺得這樣寶寶一下子就可以吃飽了。
真相:容易消化不良、減少奶量攝入!
寶寶的胃功能比較弱,米粉又比較濃稠,吃多了容易消化不良,還會減少奶的攝入,使寶寶營養不良。
✔ 正確做法:
一般說來,爸媽可以根據按照包裝說明來控制水、粉比例,多試幾次,自己可以微調米糊的濃度。
雷區5:自己做的米粉更好
很多爸媽擔心食品安全問題,生怕外面買的米粉質量不過關,吃壞了寶寶。米粉嘛,顧名思義,米磨成粉就好了,家里也能做呀!
真相:市售米粉更安全衛生、營養成分更足!
與自制米粉相比,最大的優勢在于額外添加了「鐵」位元素,能幫助輔食初期的寶寶預防和改善缺鐵性貧血。有家長擔心,市售的米粉含有「添加劑」,沒有自制米粉天然、健康。
其實恰恰相反,符合國家標準的嬰兒米粉對原料選擇、制備環境、污染物和霉菌有明確的衛生要求。而家庭自制、以及各種手工作坊,很難保證這一點。
米粉中的「添加劑」,其實是對米粉進行了營養素的強化。把普通米粉在營養上短板的地方進行補充完善,對寶寶而言擁有更高的營養價值。
✔ 正確做法:
若寶寶對市售米粉產生不適,這時可以考慮自制米粉。如果給寶寶吃的是沒有強化鐵的純米粉,就要注意給寶寶及時引入肉泥、肝泥等含鐵豐富且吸收率高的食物。
避開了這些雷區,
我們就來看看應該怎麼吃?
吃到什麼時候好?什麼樣的米粉好?
2、寶寶每次吃多少?怎麼喂?
米粉的攝入量沒有官方推薦,隨著寶寶攝入的谷類越來越豐富,米粉逐漸被日常的谷物所取代。
當然,添加輔食的初期要以米粉為主,米粉口感細膩、致敏性低同時強化了各種營養素,是寶寶初加谷類的最佳選擇。
一開始給寶寶沖米粉一頓只有一小勺(大概3-5克),慢慢增加到10克、20克。
但最終吃多少還是取決于寶寶。如果寶寶嘴巴緊閉、用舌頭把勺子頂出、東張西望等,則表示已經吃飽,媽媽則可以停止喂食。
✔ 喂米粉的正確姿勢是這樣的:
勺子平移到寶寶嘴邊,待他張開嘴,用勺頭伸進寶寶的嘴巴,讓他自己用嘴唇抿下米糊。
寶寶需要自己學習怎樣吃到勺子上的食物,這樣能夠鍛煉寶寶的進食技巧。
等寶寶抿下米糊后,將勺子平移取出。
爸媽可以對照自查一下,下面幾個動作是錯誤的哦:
✘ 在寶寶不想吃的時候,撬開嘴巴塞入食物;
✘ 米糊太稀,倒入寶寶嘴里;
✘ 米糊太稠,刮入寶寶嘴里;
✘ 勺子伸得太靠內,刺激到咽部,引起不適。
3、選擇什麼樣的米粉好?
1. 富含高鐵
7~12 月齡嬰兒對鐵的需要量,每天高達 8~10mg 。給寶寶吃的米粉,盡量挑選鐵含量更高一些的。加微信1726076400免費咨詢育兒問題
2. 成分簡單
最好不要有糖、鹽等對寶寶成長不利的成分。色素、防腐劑等添加劑這些對寶寶沒啥用的東西,最好也沒有!
3. 口感細膩易吸收
對于口感來說,當然要挑選更加細膩易吸收的產品,才能博得寶寶的喜歡。
寶寶的日常飲食需要細心安排,而米粉作為重要的 “成員” ,爸爸媽媽要細心選擇,用心沖調,讓寶寶遠離傷害!